生產(chǎn)電站鍋爐的ST東鍋(600786),無疑是2003年業(yè)績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。前三季ST東鍋已實現(xiàn)凈利潤1.33億元,比上年同期的87.75萬元增長了152倍,每股收益達0.63元。據(jù)分析,估計ST東鍋全年利潤增長也在10倍以上(2002年凈利潤1713萬元)。正因為如此,其股價已從2003年年初的8元多,猛漲至當年年底的18元多。就是這樣一家高增長公司,最近卻發(fā)布了一則不倫不類的公告。
舊賬算到2003年
公告稱,1994年3月,ST東鍋與貴州安順電廠簽訂了兩臺鍋爐的供貨合同,合同確定價格均為每臺14987萬元。ST東鍋于1997年完成兩臺鍋爐生產(chǎn),并按合同確定的價格實現(xiàn)銷售。此后,供需雙方對合同價格一直存在爭議。2003年12月18日,ST東鍋總經(jīng)理辦公會議決定對此兩臺鍋爐價格按每臺12950萬元予以調整;12月31日,
董事會批準這一調整,兩臺鍋爐合計調減4074萬元。由于此前ST東鍋已對兩臺鍋爐計提1711.36萬元的壞賬準備,故鍋爐價格調整將使其2003年度利潤減少2362.64萬元,云云。
這就有點不可思議了。按說兩臺鍋爐已于1997年按合同實現(xiàn)銷售,怎么一筆生意過了六年還可以討價還價,而且一松口就是4000多萬,時間又是2003年12月31日?就算重新定價少收4000多萬元,按“原渠道沖回”的原則,減少的也是1997年當年的利潤,怎么會影響到2003年度的經(jīng)營業(yè)績呢?而且上市公司從來偏好“追溯調整”,不喜歡“影響眼前”,因為“追溯調整”減少的只是以前年度的利潤,而今ST東鍋偏偏與眾不同,將1997年的損失算到2003年頭上來了呢?
也許只有一個解釋——2003年度效益實在太好了,三個季度凈利潤就達1.33億,這是從未出現(xiàn)過的記錄!想辦法調減一點利潤,至少2004年壓力不會那么大。這是否在從另一方面提示我們,這家公司今年增速將有可能放緩?
另外,ST東鍋1997年度凈利潤總共才4310萬元,如果兩臺鍋爐降價4074萬全算到1997年頭上,這一年東鍋就沒有利潤了,像這類利潤大起大伏的企業(yè),似乎也該多問個為什么。
壞賬計提政策調整
類似“藏利潤”的手法還有調整會計政策。山西焦化(600740)也是業(yè)績高增長公司。由于焦炭漲價,公司去年前三季凈利潤增長217.64%,每股收益達0.59元,股價也從7元多沖到15元多。日前山西焦化董事會決定,從2003年度起調整壞賬計提比例,其中賬齡1年以內從1%調高至5%,1-2年從5%調高至10%,2-3年從10%調高到30%,3年以上的,3-5年從15%調高到50%,5年以上70%。
據(jù)去年半年報,山西焦化僅應收賬款就達1.8億多元,其中3年以上的近4600萬元。光該賬齡段至少得多計提壞賬1400萬元,加上1.4億多其他賬齡段的,以及其他應收款等,估計因改變壞賬計提,山西焦化至少得減少利潤2400萬元,約占前三季利潤的20%。
同樣,前三季凈利潤增長29%的長春一東(600148),也決定改變壞賬計提政策。其中應收賬款3年以上計提比例從10%上升到50%,這一改變也得影響利潤數(shù)百萬元,而該公司凈利總共不到2000萬。
如果說以往上市公司調節(jié)利潤大多表現(xiàn)為調高利潤,那么,在2003年報披露前夕,卻出現(xiàn)了調低利潤的傾向,這種情況同樣值得注意。
以壞賬計提政策為例,按說2003年經(jīng)營情況好轉,被拖欠的應收款收回相對比較容易,壞賬計提應酌情減少(甚至沖回),特別是高增長公司尤其如此。可恰恰是這些“成長型”企業(yè)卻反其道而行之。
1月6日中國證監(jiān)會發(fā)布的《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的通知》強調,上市公司不得為粉飾財務狀況和經(jīng)營成果,利潤資產(chǎn)減值及會計估計變更調節(jié)各期利潤。注冊會計師“應充分關注變更的理由,及其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(jīng)營成果的影響”,不知當這些公司年報出來時,是否會引起“充分關注”?
相關熱詞: 利潤